“拙政园与明代泥金扇面艺术展”12月6日在苏州市园林博物馆启幕

  • 2025-01-01
  • |
  • 阅读
    131

“何处春风歌有台,广堂今又一樽开。要知槐雨忧时策,不是相如献赋才。”这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在五百余年前所题写的一幅泥金扇面,内容是他为拙政园首任园主王献臣擢升御史所作的恭贺之词。诗词中巧妙地呼应了王献臣字号“槐雨”,与另一幅扇面上多首贺词同和“台”韵,都是为了庆贺王献臣进入御史台任职。

近日,这两幅扇面将领衔一批极高规格的明代文人泥金扇面在拙政园园南的苏州市园林博物馆展出,展览作品汇集吴门、金陵、华亭、钱塘等地域美术典型力作,沈周、董其昌、八大山人……从重臣名门到文艺大家,是明代江南地区文人扇面的集体呈现,此外亦有晚明书家王铎、张瑞图等书法扇面佳作。

“拙政园与明代泥金扇面艺术展”为期3天,12月6日至8日每日9:00-16:30,诚邀广大苏州市民前往展览现场,在泥金扇面方寸之间品味明代文人熠熠生辉的过往。

 

明代是泥金扇面艺术发展的高峰,江南地区文人将折扇从扇风纳凉之物转为怀袖雅玩,彰显风雅。折扇也因方便携带,且扇面又可挥毫泼墨相互题赠,成为文人精神的象征与寄托。

本次展览的特邀专家、中国著名书画家及鉴定专家萧平老师认为:扇面创作技艺特殊,既要对折扇形式有深刻的认识,又要对笔墨的运用有所考量,扇面虽小却包罗万象。而在这之中,泥金扇面的创作门槛相对更高,由于泥金扇面受墨不易,所以画家一定要有相当的绘画经验,才能让笔墨在画面上有完美的呈现。萧老师还指出,明代中期到清代早期,泥金扇面有“发红”的特点,这有助于我们对这一批展品的年代判断。

 

萧平老师身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美术史论家,与苏州和当地文人艺术有着不解之缘。作为祖籍江苏的著名艺术家,萧平老师集绘画、书法、鉴赏、史论于一身,精通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同时在南京博物院的多年书画鉴定生涯,令萧平老师在鉴定古今书画和中国书画史研究的造诣享誉海内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华章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华章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0.282505s